胡立彪
日前,因存在大額消費拒不退款、售后服務缺位、價格不透明、虛假宣傳、強制消費等問題,上海文峰美發美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文峰)被上海市消保委約談。這是該公司今年第二次被上海市消保委約談,上一次是在今年6月初,原因差不多。
上海文峰這樣一家在全國美發行業頗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企業,一年中兩次被消協組織約談,令人唏噓。事實上,上海文峰并非個例,它身上表現出的問題在整個美發行業相當普遍,而且存在多年,已成共性頑疾,這才是真正令人擔憂的事。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美容美發行業市場規模超過3600億元,預計2022年將突破4000億元。看似規模不小,但涌入市場的人太多,就讓這個市場顯得異常擁擠。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123萬家企業名稱含有“理發、發廊、美發”。另據公開數據,目前我國美容美發創業者超過2700萬人。美發行業早就呈現出市場飽和狀態,但與其他行業在市場成熟期會形成頭部企業(擁有數家在業內具有控制力的大品牌)不同,目前我國美發行業一直未出現多少大公司、大品牌,業內97%的企業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下,行業排名前20位的企業市場份額加起來還不到市場總份額的2%。
這也意味著,美發行業進入門檻很低,缺少技術壁壘,整個行業發展粗放、分散。事實上,美發行業屬于輕資產行業,具有明顯的“大市場、小投資”特征,只需租門面,簡單裝修,招聘幾個美發師即可營業。進入市場的商家很難通過獨創的技術或服務建立起有別于其他商家的競爭優勢,洗剪吹、染拉燙,凡有新技術、新時尚興起,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全行業復制。在無法制造市場壁壘的情況下,能夠賺錢實現快速發展的路子也就被限制住了,除了加盟、培訓等行業慣常模式,似乎只有“辦卡+推銷”這一招好用了。
市場錢難賺,必然導致惡性競爭。人們看到,為了完成會員卡充值任務,“Tony老師”們不光要做進店顧客的工作,還要上街做宣傳、勸人辦卡。有人形容,美發行業已經進入到“血流成河”的廝殺階段。拼不過競爭對手,撐不下去就只得關店。數據顯示,自2015年起,美發行業關店率一直維持在40%的高位。
有業內人士認為,美發行業做不大、做不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美發只是一門手藝,而非標準的產品生產。美發師的培養周期長、成本高,而單干成本低、收入高,因而從業者流失率較高。這就造成了從業者不斷轉變為創業者,已經飽和的美發業變得更加擁擠,加劇了爭奪客流的價格戰。在市場集中度上,這使得消費需求被不斷分散,美發店難以借助連鎖模式實現有效的兼并、擴張等規模化目標。美發業長年缺乏變革,積下種種弊病,已經形成了某種惡性循環。
如何規范美發行業使其健康發展?行業門檻低,實質是缺乏行業標準的表現。因此,應盡快建立美發及用品行業規范與服務標準。一方面,要建立教育培訓制度和職業資質認定制度,推行和普及全國統一的美發職業培訓教材,嚴格實施國家準入考核標準,加強產教結合,逐步擴大培訓規模,讓行業各類人員按不同的層次和年限進行培訓,并使之進一步規范化;另一方面,可依照旅游及酒店服務行業評級管理模式,建立美發行業服務評級標準,對美發企業進行評級并掛牌。
此外,相關監管部門要加強市場監管,加大檢查力度,嚴查美發行業中存在的設置預付費陷阱、超范圍經營、無照經營、產品質量不合格等違法行為。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切實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廣覆蓋的消費維權監督網絡,營造職能部門與消費者聯動共管的良好社會氛圍。當然,在加強監管的同時,政府還應出臺扶持政策,支持有發展前景的美發企業做大做強,并發揮其行業標桿引領作用,帶動整個行業走上規范發展之路。
《中國質量報》
(責任編輯:佟明彪)